你好,欢迎来到化工工程服务众包平台!化工工程网络设计院!总平台首页
关于印发《山东省勘察设计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各市住房城乡建委(建设局):
为落实厅“十三五”规划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工作安排,结合我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特点,组织编写了《山东省勘察设计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山东省勘察设计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
工程勘察设计是工程建设的先导和灵魂,勘察设计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期间,山东省勘察设计行业围绕“建大院、出大师、创大作”的发展目标,锐意改革创新,着力推动科技进步,精心勘察设计,对保障工程质量安全和提高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发挥了基础性、关键性作用,对促进城乡科学发展、传承优秀文化、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三五”期间,勘察设计行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形势,为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全省勘察设计行业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编制本规划纲要。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一)勘察设计行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十二五”期间,全省勘察设计行业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着眼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法制建设、市场秩序、人才培养、企业发展、质量安全、科技进步、创新创优等各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
1.行业整体实力明显增强。截至2015年底,全省有勘察设计单位1593家,比2010年增加33.5%;从业人员11.02万人,比2010年增加37.2%。1人入选国家工程设计大师,25人被评为省级勘察设计大师。全省勘察设计企业总营业收入1381.9亿元, 比2010年增长271.2%;利税14.2亿元,比2010年增长69.05%;人均营业收入125.36万元,比2010年增长170.5%。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均高于全省三次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
2.企业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截至2015年底,全省勘察设计单位改企率达到83%,比2010年增加了6%。勘察设计企业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部分企业实现了跨行业发展。部分大型勘察设计企业在工程全过程、全生命周期服务和“走出去”战略方面取得积极进展。2015年,全行业工程总承包完成合同额376.97亿元,比2010年增加了66%;全省勘察设计境外工程总承包收入23.5亿元,比2010年增加了39.05%。
3.勘察设计市场秩序更加规范。《山东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等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颁布实施,为规范市场提供了法制保障。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市场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市场行为逐年规范。省市各级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明显增强。各勘察设计单位维护市场秩序的自律意识和自律水平明显提高,市场自律成效显著。
4.勘察设计质量稳步提升。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质量监管力度不断增强,施工图审查发现违反强条现象逐年减少。企业质量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大中型企业合同履约率达95%以上、客户满意度90%以上。全省100多家勘察设计单位进行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认证。历年获得国家工程建设勘察设计优秀QC小组数量均居全国各省市前列。
5.行业科技水平明显提高。2015年,全省科技活动费用支出总额10.11亿元,科技成果转让收入总额10.53亿元,累计拥有专利3782项、专有技术856项,分别比2010年增长65%、519 %、381 %和 130%。“十二五”期间,三届全省优秀勘察设计奖评选共评出一等奖207项、二等奖422项、三等奖623项,获奖总数届均增加37.1%。三届(2011、2013、2015年)共获得全国勘察设计行业一等奖9项、二等奖30项、三等奖78项。
6.行业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行业信息化应用水平持续提升,有效助力了企业管理、技术和业态创新。全省大多数企业建立了经营管理系统,部分企业实现了设计管理一体化,建立了协同设计、三维设计集成系统。以建筑信息模型(BIM)为代表的新技术得到不同程度应用,部分企业开始应用云计算、三维仿真、大数据、工程模拟、高精度分析等技术。
7.服务新型城镇化效果明显。全行业积极倡导生态文明、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理念,涌现出一批优秀绿色建筑和精品工程。两届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竞赛评出一等奖23项,二等奖44项,三等奖58项。注重文化对建筑和城乡建设的作用,开展的三届建筑文化论坛和征文活动,倡导了建筑文化传承理念。各地设计建设了一批有文化内涵、能够延续城市文脉的精品工程。
(二)勘察设计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综合实力较弱。全省只有2家单位进入全国勘察设计营业收入百强,尚无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企业。全省平均每家企业从业人员69人,明显低于先进省市每家企业120人左右。
2.杰出人才较为缺乏。全省仅有5位国家勘察设计大师,三;全省勘察设计队伍中高级职称人员和注册人员仅占从业人数的15.9 %和16%。
3.创新创优水平仍需加强。在历届全国优秀勘察设计行业奖评选中,我省获奖数量明显低于先进省市,2013年度行业奖获奖数量仅占全国的2.7%,2015年度行业奖获奖数量占全国的4.7%。行业在技术集成、科技创新、建筑原创能力等方面较弱,专利和专有技术数量明显低于先进省市,主编、参编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偏少。
4.行业信息化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行业管理信息化明显滞后;区域行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均衡;缺乏行业信息标准体系;BIM、协同设计、三维仿真等新技术应用与先进省市存在一定差距。
5.传承建筑文化的措施亟需加强。缺乏传承和弘扬优秀建筑文化和城市文化的整体方案和系统措施;工程建设和城市建设中的文化评价机制亟需完善。
6.行业地位需要进一步提升。勘察设计在工程建设中的先导和灵魂作用未充分发挥;行业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不够,勘察设计师的主导作用受到业主等社会各方主体的制约。
二、“十三五”期间,勘察设计行业面临形势
“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保持新常态,市场将更加开放。我省将继续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这都将为勘察设计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1.经济新常态对行业改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缓中趋降,将直接影响勘察设计市场规模。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这对勘察设计质量提升、科技进步、企业转型和行业管理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2.新型城镇化对勘察设计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家和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理念对勘察设计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发展任务为行业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山东省推进“两区一圈一带”建设为勘察设计行业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
3.文化建设对行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弘扬齐鲁优秀文化,彰显文化特色,延续历史文脉,涵养城市文气,提升城市文化品味,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均对勘察设计行业提出了更高期望和要求。国家和省对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政策为行业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4.市场深度开放直接考验企业的应变能力。行业壁垒和地方保护将进一步消除,国内外市场将更加开放;勘察设计收费市场化,优质优价和无底价竞争均将呈现;我省勘察设计企业数量较多、产能过剩;这都将使市场竞争日益多元化、白热化,这对企业提高应变能力、增强综合竞争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等国家战略的逐步实施,为勘察设计行业“走出去”开拓市场提供了新机遇。
5.投资体制、建筑业体制改革都就将直接影响企业改革发展。事改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企业间并购重组将是勘察设计企业面对的课题,必将深刻地影响企业改革发展。建筑业改革,跨业务形态、跨行业的深度融合,都将推动企业转型发展。“新三板”扩容、建设项目PPP模式等投融资改革为行业与资本深度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企业深度开发工程总承包、扩展业务链条提供了保证。
6.建筑新技术将主导行业发展方向。生态技术、绿色建筑技术、节能技术、装配技术、建筑产业化等将进一步影响行业发展理念,并将导致行业的业态改革与创新。
7.信息化将进一步影响行业管理方式和发展模式。“互联网+”将影响市场模式、行业管理方式、企业形态和发展模式的深度变革。BIM、协同设计、设计管理一体化等将进一步革新勘察设计技术和管理方式。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根据经济新常态特征,围绕全省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勘察设计质量水平为核心,优化市场环境,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推动行业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和业态创新,协调发挥政府、企业和行业组织的职能,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1.质量第一、以人为本。始终将质量安全放在第一位,全面落实勘察设计多方主体责任,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要把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作为勘察设计工作核心,从工程整体到细微之处,都要体现人性化要求。
2.生态环保,绿色低碳。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勘察设计全过程,注重“四节”技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技术)和 “四新”技术(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应用,促进工程建设与环境协调发展。
3.创新驱动,科技引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勘察设计行业体制、管理和技术创新,加大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力度,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以创新推动行业转型发展。
4.文化传承,彰显特色。勘察设计过程中要深入挖掘齐鲁文化等传统文化内涵, 体现区域差异性和形态多样化,打造各具特色的建筑形态和城市风貌。
5.市场引领,人才兴业。尊重市场规律,优化市场秩序,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跨行业市场等全方位的市场空间。深入实施人才强企、人才兴业战略,培养多层次的人才队伍,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三)发展目标
1.保持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协调增长。保持行业和城乡建设、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提升行业发展质量,使营业总收入和利税等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不低于全省第二、三产业产值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在全国勘察设计行业增长速度排名中保持在前8。
2.推动企业转型发展、做大做强。适应新常态,深化改革,创新业态模式,通过资本运营、强强联合、兼并重组、产业融合等方式促进企业转型发展、做大做强。同时,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行业国际接轨步伐。力争2020年具有综合甲级设计资质的企业2家,进入全国勘察设计行业营业收入百强企业4家,进入全国工程总承包收入百强企业5家,年营业收入亿元以上企业60家,80%以上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构建梯度合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把人才培养开发放在优先位置,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力争五年内引进或培养10名在全国有影响的勘察设计大师和技术拔尖人才、70名省级勘察设计大师、300名行业学科带头人、1000名优秀青年勘察设计师;业务骨干占比40%以上,从业人员素质全面提高。
4.确保勘察设计质量安全。加强勘察设计市场和质量监管力度,强化行业自律。促进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企业质量主体作用。进一步发挥初步设计审查、施工图审查等各类技术审查的作用。加强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编制工作,促进工程勘察设计规范化。加强勘察设计精细化管理,力争“十三五”期间不出现重大勘察设计质量安全事故,施工图审查一次性通过率每年递增5%以上,每百项工程违反强条数量每年递减10%以上,勘察设计成果合格率达到100%,合同履约率达到95%以上,客户满意度达到90%以上。
5.全面提升勘察设计水平。建立健全行业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提高勘察设计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着重提升企业的原始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提高专利和自有技术等创新成果的市场转化率。力争全省勘察设计行业的科技活动费用支出、科技成果转让收入与行业营业收入同步或优先增长,获国家级、省部级奖数量每届递增8%,主编或参编国家和行业标准数量逐年增加。
6.促进行业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将信息化建设纳入行业发展战略,全面推广应用设计服务全过程信息化。提高BIM、协同设计、动态模拟、PLM(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管理)及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深度,推进信息技术与勘察设计行业的业务模式和管理体系的深度融合。提高行业信息化监管水平,建立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加强资源共享。
四、主要任务
“十三五”期间,全省勘察设计行业将围绕国家和省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山东省“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中的目标任务,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勘察设计在工程建设和城乡建设的先导和灵魂作用。
(一)规范市场秩序,优化市场环境
1.加强制度建设。改革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按照公开、公平、公正、高效的原则,根据国家和省里的要求,进一步简政放权,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简化审批程序,坚持放管并重,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实行宽进严管,做到优胜劣汰。改革完善勘察设计招投标制度。针对行业特点,研究推行不同的招标方式,完善招投标制度。改革专家评估制度,积极推行优质优价,将招投标重点放在评估方案优劣和投标人的能力、业绩、信誉等。深入贯彻落实《山东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改革完善勘察设计市场动态管理办法。
2.强化市场监管。改进市场监管方式,依托山东省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一体化平台,完善勘察设计行业企业、人员、项目、诚信等的一体化数据库,构建上下协同的市场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提高审批和监管的公平性、智能化和高效化。继续加大市场执法检查力度,适当增加随机检查比例,加强勘察设计市场日常动态监管,严厉查处无证设计、乱挂靠、代审代签等严重扰乱市场的行为。改进省外进鲁企业管理方式。依法规范业主行为,加大对建设单位任意压缩勘察设计周期等行为的处罚力度。
3.完善诚信体系。完善《山东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企业信用等级评估办法》,继续开展信用评估工作,发挥优秀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逐步健全统一有效的行业诚信奖惩机制。完善诚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与工商、社保等管理部门的信息共享,及时采集并公布行业信用信息,接受社会监督。提高对诚信信息的应用效果,按诚信程度推行市场动态监管的差别化管理。
4.加强行业自律。鼓励行业协会完善行业自律公约和自律管理意见,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价格体系,体现行业服务价值。促进企业加强自律,依法有序公平竞争,自觉维护市场秩序。鼓励企业和行业采用保险、担保等措施,建立健全市场风险防范机制,保障企业稳定发展。
(二)健全监管体系,确保质量安全
1.充分发挥企业质量主体地位作用。促进企业贯彻工程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质量观念,加强工程项目全员、全过程质量控制。推进企业加强内部质量技术审查和校审校核。严格落实企业、项目负责人和勘察设计人员质量终身责任制。继续推动勘察设计企业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工作。
2.继续发挥施工图审查的勘察设计质量抓手作用。进一步完善山东省施工图审查管理办法和考核办法、标准,对施工图审查机构和人员的责权利、操作细则、考核标准等内容做出明确规定,并加强监督、考核和评价。继续修订完善施工图审查技术要点和审查标准,充分发挥施工图审查的质量保障作用。适当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地域壁垒,逐步实现施工图审查的市场化。建立施工图审查机构和人员的公众评价信息平台,实行工程项目施工图审查信息公开,建立争议投诉平台。创新施工图审查方式,逐步推行审图数字化、网络化,提高审查水平和效率。
3.继续发挥各类勘察设计审查的质量保障作用。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根据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审查权限,切实做好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审查、超限审查、抗震审查等各类技术审查工作,重点抓好政府投资的大中型建设项目和超限工程的审查工作。
4.创新勘察设计质量监管方式方法。采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勘察设计全过程监管,实时记录、传输监管信息,提高监管效率。进一步加强随机检查、专项检查力度,准确掌握行业质量实情。切实落实建设工程各方主体的质量终身责任制,加大勘察设计质量检查力度和对质量问题的查处力度。
(三)深化改革,促进企业转型发展
1.推进企业改革与管理创新。全面深化企业产权制度、经营模式改革,加快推进“事转企”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逐步消除所有制界限,发展国有、集体和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融合的混合所有制勘察设计企业。推动改制企业探索和建立体现技术、管理要素参与分配的企业产权制度或股权机制。继续推进大型勘察设计企业向国际通行的工程公司、工程咨询设计公司的方向发展。倡导企业将管理创新置于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做好企业顶层设计,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创新组织架构,开拓业务领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2.实施行业协同发展战略,促进企业共赢发展和做大做强。 构建以大型勘察设计企业和工程公司为龙头,中小型专业勘察设计企业为基础,既相互促进又相得益彰的行业协调发展战略。打破传统行业模式下各单位间资源割裂的状况,促进资源合理有序流动和共享,实现不同企业间管理、技术、业务、人才、品牌和信息的相互支撑和协作。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勘察设计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促进相关勘察设计企业的交流、协作、融合。深化企业间改革整合,通过并购重组、战略联盟、强强联合、强弱联合、跨界联合等方式,有效、合理整合全省勘察设计资源,促进企业和行业做大做强。
3.推动企业做精做专,实现企业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推动大中型企业以做精做专强化优势领域,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引导和促进中小型企业树立“做精做专”的发展理念,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根据市场细分差异,集中力量发展自身优势专业,培育差异化优势,拓展市场发展空间。
4.推进业态创新,增强工程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鼓励企业推进业态创新,拓宽产业链,大力发展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业务,逐步建立对工程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开展PPP等项目投资模式,提高企业对项目前期科研、立项等阶段的参与能力,加快培育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引导行业与资本融合,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或引入战略投资。鼓励支持企业发挥设计专利及专有技术优势,建立与装备制造、项目运营维护等相关业务融合发展的一体化体系。
5.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行业国际接轨步伐。围绕“一带一路”等战略规划,积极搭建国际工程建设市场信息服务平台,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支持。鼓励支持企业引进国际先进勘察设计理念和管理模式,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和开展国际交流,拓展交流的深度和广度,提升行业国际化水平。鼓励支持企业加强国际工程环境、标准和风险研究,积极将国内标准规范推广应用于国际工程项目。鼓励大型企业创建国际型工程公司、工程咨询顾问公司,鼓励有特色专长的中小企业与大型国际工程公司合作开拓海外业务。
6.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品牌效应。督促引导企业探索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以品牌建设为抓手,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策划,全面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科技研发、生产组织、市场开拓、经营管理等能力,树立高端品牌形象。鼓励引导企业通过文化建设,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并使之融入企业职工思想和言行,提高企业凝聚力,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积极推行企业实施品牌战略,以企业核心技术、文化特色和特色设计创建有我省特色的企业品牌和齐鲁设计知名品牌。
(四)强化人才培养,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1.实施人才发展战略,注重高层次人才培养。把勘察设计人才队伍建设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做好人才发展战略规划。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鼓励企业面向国内外人才资源,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鼓励企业加强青年人才培养。针对“走出去”战略和面向全生命周期服务,培养和引进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高端人才。继续开展优秀人才选拔工作,不断选拔推出省级勘察设计大师、杰出勘察设计师和优秀青年勘察设计师等不同层次的优秀人才。
2.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拓展人才成长平台。鼓励企业改进人才工作方法,规范人才管理,为各类人才提供更加优越的学习和创作环境。支持企业和行业协会创造条件,让优秀人才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著名设计单位或设计大师事务所进修实习。鼓励企业积极与国内外知名设计单位进行方案合作设计,以合作设计培养人才。鼓励勘察设计人员积极参与高层次的学术和技术交流活动,及时更新知识体系。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健全人才激励机制。鼓励支持企业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鼓励企业积极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培养人才。鼓励企业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将专利、专有技术或其他科技成果等参与企业分配。支持企业加大对技术人员的奖励力度,对承担重大科研、工程建设项目及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的优秀人才给予奖励。
(五)推进科技创新,提高设计水平
1.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建立以市场为导向、具有前瞻性和先导性的工程咨询技术创新体系,并加大科研投入,建立常态化的企业科研投入机制,增强企业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奖励制度,加大对科技成果推广的奖励力度,并将科研成果推广转化作为企业和个人考评的重要依据。
2.搭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行业技术创新体系,搭建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信息通达的勘察设计行业全方位的创新平台。引导推动企业通过开展战略联盟、战略合作、技术转让、技术参股等方式,进行科研合作,实现创新资源共享,建立专利、专有技术、标准规范、工法的综合技术储备体系。积极推进省内勘察设计单位与国家重点高校、科研单位进行战略合作,共建科研平台,共同完成业内科研攻关项目。积极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促成技术开发与生产相结合。
3.创新勘察设计评优机制与方式方法。建立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勘察设计评优方式方法,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评优机制。采用信息网络等途径开展评优,探索并推进会评与网评相结合的评优模式,增强评优的广泛性、公平性。拓展评优范围,结合国家政策和行业发展实际,丰富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体系,改革奖项评选办法,设立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等专项奖,确保评奖工作与时俱进。加大获奖项目的宣传推广力度,充分发挥典型项目的引领示范作用。
4.推进技术标准建设和精细化设计。加强标准编制的前瞻性、时效性和实用性研究,做好我省地方行业标准编制规划。健全地方标准编制制度,加强各细分行业之间标准的统一协调。鼓励企业参与地方标准和企业技术标准编制。针对行业发展和技术前沿,及时编制相关新标准。促进企业进行精细化设计,推进建筑精装交付。推动企业用现代科技提高精细化设计水平。
5.加大勘察设计新技术推广应用。加大“四新”技术的研发、推广、使用,提高行业的科技含量。从工程全生命周期的质量安全、投资效益、节约环保等方面出发,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再生能源、绿色建筑、智慧建筑、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新型建筑形式、复杂结构体系等新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
6.积极促进建筑产业化的技术研发推广。完善建筑产业化标准体系及技术标准、施工工法和技术规程的研究、编制,及时更新相关标准定额,满足工程勘察设计、施工、验收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优先扶持建筑产业化项目。倡导工业化装修,鼓励开发建设单位提供菜单式装修设计方案,积极推行土建、装修一体化设计与施工。
7.切实做好勘察设计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专利和专有技术及产品,鼓励企业申请发明专利,鼓励支持“技术专利化、专利产品化”。建立健全行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性文件,研究制定行业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并建立相应监管机制。
(六)注重文化传承,突出地域特色
1.强化文化传承的设计理念。倡导文化基于生活,文化基于生态,文化基于大众,文化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鼓励支持企业和行业编制传承和繁荣建筑文化和城市文化的相关规划,有步骤地将文化传承理念融入日常勘察设计工作中。鼓励建筑师深入挖掘传统建筑文化中的生态理念和思想价值,加强现代科学应用,对建筑文化进行全新视角探索。
2.建立大型公建的后评价制度。努力营造大型公共建筑后评价环境。研究制定大型公建后评价标准和要求,建立科学的客观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完善的大型公建后评价工作程序,从制定评价计划、确定评价范围、选定评价机构、执行项目评价、编写评价报告等环节进行界定。规范大型公建后评价方法,建立后评价数据库,并逐步建立后评价信息系统,实现资源共享。
3.支持开展建筑文化评论。逐步构建建筑文化和城市文化评论的良好氛围。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和新闻媒体,构建全方位的建筑文化评论平台,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建筑评论。积极采用GIS、RS、动态模拟、城市仿真等新技术开展建筑评论,提高建筑评论的及时性、真实性、客观性、科学性。
4.鼓励开展建筑文化研究。鼓励支持企业和行业开展建筑文化课题研究。根据新形势和我省文化特色,抓准研究切入点,确定总体目标、研究方向、研究主题和研究内容,明确研究思路,确定研究方法。以理论指导实践,产学研结合,以课题研究带动提高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水平。
5.鼓励开展建筑文化评价工作。研究制定建筑文化(或文化建筑)评价评选实施准则和具体要求。评价标准应客观公正、科学定量,并注重中华和齐鲁传统建筑文化要素评审。构建繁荣建筑文化平台,实现建筑文化信息收集、汇总和共享。组织开展工程项目建筑文化评价评优。鼓励企业建立传承和繁荣建筑文化的激励机制,鼓励建筑师进行原创设计和繁荣建筑文化。
6. 拓展建筑文化和城市文化建设的参与广度与深度。树立广义建筑学观念,对建筑的研究扩大到建筑与城市,加强建筑文化整体策划意识,积极倡导注重文化传承的城市设计。积极利用智慧城市建设机遇,将建筑文化融入智慧城市建设中,提高智慧城市的文化内涵。鼓励支持企业、行业及社会各界开展建筑文化、城市文化、历史文化、山东地域文化教育等,使社会公众普遍重视对文化在工程建设和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七)融合信息技术,提升行业整体效能
1.积极推动行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统筹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建设,实现各类数据的实时调用和数据分析,为行业管理、规范企业行为提供准确数据依据。推动建立全省勘察设计行业IT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全过程信息化管控和信息化标准三大体系。
2.扎实推进企业设计与管理一体化。积极推进企业设计管理集成平台建设,实现生产、业务、技术、资源、出版、归档、知识等综合管理一体化。鼓励企业建立信息系统集成门户,推动企业建立协同办公和运营管理系统、企业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协同设计系统,推动企业管理创新。鼓励企业建立项目管理、材料管理、施工管理、集成设计、数字化移交、企业资源数据库和知识库管理系统。鼓励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探索,适应工程项目全过程服务需求。
3.促进企业推广应用信息化新技术。综合协调管理部门、建设单位、生产企业、勘察设计企业、施工企业和运维机构,深度推进BIM在工程建设全过程中的应用;建立区域BIM设计技术标准及交付标准;实现BIM与企业管理系统和其他信息系统集成的一体化应用系统。鼓励企业建设基于数据库的数字化工厂设计系统。鼓励支持企业应用三维设计、协同设计、动态模拟及云计算技术,促进物联网、大数据、高性能计算等新技术的集成应用。
4.促进行业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企业与行业信息共建共享。积极促进行业与信息化在技术、产品、产业等方面深度融合。按照勘察设计行业和信息化融合的基本特征,建立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树立行业信息化建设典型,鼓励企业实施“两化融合”贯标试点。逐步建立区域性行业信息标准。建立企业管理系统与行业管理平台的连接,促进行业信息共建共享。
五、保障措施
(一)政府创新监管方式,加强指导协调
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要根据本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和任务,本着全面推进、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等原则,制定相应的年度工作分解计划,将本规划纲要的任务落实到年度具体工作中。要加强规划纲要实施的统筹协调,分地区、部门进行动态监督指导,确保规划任务落到实处。要加强规划纲要的检查和评估,根据新形势和部门、地区实际,适时评估规划目标和有关任务措施的适宜性,及时反馈、研究、调整,并实施指导。
政府主管部门要根据本规划纲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等先进手段,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率,增强监管的公平性、时效性、公开化、智慧化、动态化。要简化行政审批和各种市场备案环节,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协调联动,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加强市场和质量监管,加大对从业人员业绩、市场行为、诚信道德等方面的动态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业主行为,严厉查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努力维护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勘察设计市场。
(二)协会改进工作方式,提高服务水平
省勘察设计协会和各市勘察设计协会要根据规划纲要,针对行业普遍关注的质量安全、科技进步、建筑文化等方面组织开展专题研究,对共性问题研究提出解决方案。要针对纲要确定的任务和经济新常态特征,组织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加强沟通、交流,共同研究行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为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联系广泛的优势,全面跟踪分析本规划纲要的实施情况,及时向政府主管部门反馈意见和建议,有效推动规划纲要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行业协会要进一步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规章制度,改进工作方式,充分发挥“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职能。要加强新常态下行业和企业发展研究,组织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学术、技术和管理交流,探讨行业适应新常态的发展思路和途径。要积极推动行业自律和诚信体系建设,维护行业整体利益和声誉,促进勘察设计市场健康发展。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密切联系企业,了解企业需求,反应企业诉求,积极搭建政府与企业互动交流的平台。要积极开展行业宣传,提升行业形象和社会认同度。
(三)企业发挥主体作用,推动行业创新发展
勘察设计企业是规划纲要实施的主体。各勘察设计企业要按照本规划纲要的目标和要求,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和优势,明确发展目标,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和规划实施措施,创新管理机制和经营模式,建立健全符合市场需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针对工程全生命周期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在纲要实施过程中,企业要诚信自律,自觉接受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的检查、监督,自觉维护公开、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各企业在规划纲要实施过程中,若发现问题,要及时向行业协会和政府主管部门反映情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各勘察设计企业要根据规划纲要和经济新常态特征,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企业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和业态创新,增强市场运作能力,更好地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企业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积极创造条件,与产业融合、与信息化融合、与资本融合,以智力技术密集优势服务于工程建设全过程、全生命周期。要牢固树立质量安全意识,以高质量、高水平推动企业和行业做大做强。要注重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提高企业凝聚力、执行力和创造力,提升企业品牌的社会影响力。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行业国际化发展需要,合作发展、协同发展、共赢发展,推进行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化竞争。要注重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以技术和人才拓展市场,促进企业和行业持续健康发展。